关于芜湖市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6-11 11:19信息来源: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阅读次数:编辑:办公室 字体:【  

路荣贵代表:

您在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和就业率的建议》收悉,经市工信局会同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17.5亿元,同比增长5.3%,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5.8%。我市民营经济呈现“66789”的发展特点,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GDP,60%左右的税收,70%以上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规上企业就业,90%以上的规上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一个“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一条“主渠道”。但与此同时,当前也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民营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用工成本增加、创新水平不高等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印发《芜湖市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文件,致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大力提升创新水平

一是加速创新主体培育。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我市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8家,总数达2016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7家,总数达3086家,增速增量均为历年最高。积极开展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工作,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评省科技领军企业,占全省18.2%。通过科技领军企业“产业+创新”的带动能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民营企业发展。指导帮助安徽玩虎、沁玩网络等2家民营企业获评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现我市该领域零的突破。二是升级创新平台建设。帮助民营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新获批49家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七互娱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2家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占全省审批组建研究院的22.2%。首批认定的11家省级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我市占4家,首批布局的31家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我市占3家。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已建成建筑科技产业园春谷3D打印与激光创新园区一期和无为市科技创新园三个创新园区,为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提供高层级创新平台孵化发展。

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加速创新人才的招引,促进项目落地。研究修订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办法,新招引95个团队企业来芜落地。围绕产业链导入高端创新资源。支持埃夫特牵头组建国家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奇瑞集团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争创汽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支持民营高校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芜湖市新能源汽车底盘轻量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拓宽民营经济创新范围。实施“赤铸之光”科技攻关计划,瞄准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势细分领域,凝练发布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榜单各10项,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揭榜”攻关,安徽美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批1000万元项目支持。二是构建需求对接和成果转化体系,建成芜湖科技大市场,制定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工作方案,组织技术经理人定点联系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举办安徽“双创汇”专场活动5场,举办各类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80余场,促进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实现140余项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有效对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双清零”行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199家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71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清零任务。

三、大力帮助企业融资

一是贯彻各项普惠金融政策。通过“政银担合作”、过桥贷、“税融通”业务等多种措施,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3年,我市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总额141.79亿元,发放续贷过桥资金 56.42 亿元。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贷试点,累计为2377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107.51亿元;二是出台《芜湖市助企纾困助力企业平稳发展若干政策举措》。依法依规建立助企纾困企业“白名单”,通过助企投资基金、“助企纾困担”担保产品和对企业新增贷款给予贷款贴息等支持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出台《芜湖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引导金融机构降低风控标准,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引导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应贷尽贷、缓收利息、无还本续贷等政策。2023年以来,全市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稳居前列。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04.9亿元,较年初增速24.72%,全省第3;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1.21亿元,较年初增速28.73%,全省排名第3。小微企业获贷率居全省前列;五是优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稳步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升级改造,联合发改委、市监局、人行芜湖市分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15 个相关部门,优化平台金融服务功能,增加中标贷、股权融资、双招双引、司法赋强公证等功能专区,为企业提供多维度、一站式金融服务;六是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已建立市县两级三线专班机制。通过调动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担保机构、基层网格员等力量,定期进园区、进街道、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圈,积极宣传助企纾困政策。积极打造“融芜优”政金企对接品牌,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多层次多模式对接交流。创建“首贷中心”,帮助“零信贷”企业跨越首贷障碍。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形成保护格局。我市坚持严格保护、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同等保护,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推动形成“严、大、快、同”保护格局。建立了芜湖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专利侵权纠纷诉裁衔接、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仲裁、律师队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合作机制。二是建设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分中心 1 个、工作站 15 个,成立了 11 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省首批成立了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安徽分中心芜湖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维权援助、纠纷调解、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等综合保护服务。三是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专利等侵权违法案件,深入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行政保护持续发力,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积极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四是开展“五进”系列活动,提高企业的业务能力水平。按年度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五进”系列活动。2023 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调研走访 40 余次、惠企 70 余家,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30 余次,惠企 200 余家,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了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以及公益咨询等活动,提高企业的业务能力水平。

五、优化就业创业服务

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扩岗,对稳岗增岗的民营企业给予“开门红”补助,2023全年发放各类援企稳岗促就业补贴超3亿元,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强化民营企业就业服务,按月收集全市招聘会计划安排,利用网站、“就业芜优”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做好政策宣传,积极为求职者和民营企业搭建对接平台,引导民营企业释放吸纳就业潜力。重点实施充分就业社区,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就业暖心接待站,让民营企业岗位时刻“围绕”在劳动者身边,引导劳动者“家门口”找工作。2023年举办“2+N”等各类招聘活动3228场,服务企业3.9万余家次,达成就业意向11.1万人,就业服务创新做法被《人民日报》专栏报道。2023年安徽省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百强榜单发布会中芜湖共18家优质民营企业上榜,居全省第二,吸纳就业5万人,其中5家企业强势挺进吸纳就业前二十强,占据全省吸纳就业前二十强四分之一席位。倾斜支持就业示范效应好的民营企业,积极申报省级表彰,2023年无为市、镜湖区、弋江区“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项目获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表彰奖励。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和就业率。


办复类别:A 类

联系单位: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553-3835160

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