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字看芜湖工业经济如何“稳增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被喻为经济“压舱石”。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的困难和挑战,我市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抓紧抓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推动工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实现良好开局。
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2024年1—6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3860.8亿元,增速18%,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利润总额达285.7亿元,增速42.2%,总量位居全省首位;利润率达7.4%,位居全省第三位……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令人欣喜。
透过数据之“形”,读懂发展之“势”。如何看清芜湖工业“稳增长”背后的含金量和大逻辑?
政策举措保障有力
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敢闯敢为和政策举措的精准及时。
近年来,芜湖三联锻造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参与多家知名整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
“我们在新能源电机轴的机加工艺、铝合金控制臂锻造工艺上实现产品轻量化,并于今年2月投资新设子公司,显著提升了市场份额。”该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杨成说,在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和政府关于汽车行业稳增长等政策加持下,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企业2023年实现营收12.35亿元,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7.71%和32.17%。
一年多来,芜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细化打法战法,扎实做好运行监测、助企解难、产需对接。
“我们健全了一揽子保障机制,当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护航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芜湖,市领导直接联系包保重点企业。面向全市前300强重点工业企业,建立每月监测分析机制,及时研判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不健康指标”。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惠共融,芜湖去年还举办行业性重大产需对接活动15场次,仅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就吸引200多家企业及高校院所参加,签约148亿元。
宏观数据力证,芜湖经济“压舱石”稳稳当当。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收7272.5亿元,增长17.8%,增速全省第一。在工信部信通院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50强城市排名中,芜湖跃居第25位,较2022年前进2位。
转型升级稳健前行
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离不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稳步推进。
从高空俯瞰芜湖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深蓝色的光伏太阳能板铺满房顶,熠熠生辉。
协鑫集团是以绿色低碳零碳科技为主导的全球化企业,位列新能源世界500强企业第二位。去年7月,芜湖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GW高效电池片制造项目一期在湾沚区投产,全面达产后可贡献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同年12月,企业利用电池车间建设9万平方米屋顶分布式发电项目并网投运。今年4月,又开工建设二期屋顶发电项目。
“屋顶发电项目总安装容量15.73兆瓦,全年发电量将达1573万千瓦时,一年可节省电费支出约456.17万元。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努力将芜湖协鑫集成打造成电池行业标杆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基地。”公司总经理施佳伟说。
当前,芜湖抓好新一轮技术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全市2023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69个,总投资756.7亿元,2024年将实施省导向计划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50个。”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芜湖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省级绿色工厂5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64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4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16个。
产业数字化浪潮之下,企业和园区乘势而上。两年来,奇瑞智能网联超级工厂数字化转型项目等累计20个项目入选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居全省第二位。新芜经开区、鸠江经开区、芜湖经开区、繁昌经开区先后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并列全省第一位。
创新能力与日俱增
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引领产业能级进一步跃升。
在芜湖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洗碗机生产线上看不到人。借助机器人及自动桁架机械手,整线节拍仅为18秒。这是美的集团在芜湖打造5G智慧园区的生动缩影。
“通过生产制造数字孪生、5G+设备联机、5G+AI视觉检测、5G+仓储物料管理、智慧能源管理等多个场景的应用,工厂的运维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美的厨房和热水事业部芜湖基地总经理赵伟东告诉记者,园区相继荣获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全链接示范工厂等多项荣誉称号。
工业基础雄厚的芜湖,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聚焦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蓄势扬帆。
——首位产业“汽”势如虹。芜湖编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3年全市汽车产业链营收达3324.3亿元、增长37.8%,其中整车1569亿元、增长54.3%、占全省43.5%。今年1—7月份,奇瑞汽车销量129.6万辆、同比增长45.4%,出口62.24万辆、同比增长27.4%。
——装备制造迈向高端。芜湖还出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电科钻石飞机连续六年居国内中教机市场交付量第一,新增市场占有率100%;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销量1.2万台、实现翻番,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4.6%、第八位。
——智能家电空间广阔。芜湖编制制冷设备制造、厨卫电器两个细分领域工作推进方案,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家博会,建成投产美的厨热智能产业园项目。芜湖智能家电产业规模占全省近1/3,空调产量占全省总量60%以上,空调压缩机产量占全国总量50%。
“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聚集、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是全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巩固“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紧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乘风破浪、一路向前。
芜湖日报记者 王世宁 文 陈剑 摄